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將軍在他的日記里寫道:在我一二九師主力部隊進入河北之前,冀南就已有了一支我黨領導的、張錫珩同志掌握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十三支隊。
“十三支隊”的全稱叫“河北抗日民軍第十三游擊支隊”。這支部隊是冀南地區國共合作產生的第一支抗日武裝。司令(支隊長)是張錫珩。
張錫珩,1910年出生于彭城富田村一個陶瓷世家,其父是著名的革命英烈張兆豐。張錫珩15歲加入馮玉祥的國民軍,16歲參加過北伐戰爭。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出生入死從事地下斗爭??谷諔馉幹?,他率領十三支隊浴血抗敵,留有許多令人震撼的傳奇故事。閱讀更多人物資料
“十三支隊”是在怎樣的具體背景下出現的?它的建立又是怎樣的曲折過程?讓我們翻開塵封的畫卷去領略烽煙漫卷的當年。
1937年7·7事變前夕,中共北方局派張璽同志任冀魯豫邊區特委書記領導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張璽選擇地理位置重要的磁縣為工作地,而常住之處即是彭城富田村張錫珩家的“泰興缸窯”。
張璽之所以把此處做為落腳點,一是因為彭城是磁縣西部重鎮,東距平漢線不太遠,距磁縣城也不太遠。此地四面群山環抱,扼守滏口陘關隘,往西不遠就是太行山腹地,既便于隱蔽又方便運籌帷幄。二是彭城是革命前輩張兆豐烈士的故鄉,辛亥革命時期,兆豐在此發展同盟會組織;大革命時期,舉辦工農宣講所傳播馬列主義、發展中共組織,并幾次發動過革命暴動。紅色基礎比較深厚。再就是剛調走的直南特委書記李菁玉同志就曾長期居住在張錫珩家,“泰興缸窯”已經形成一個穩固的指揮中心。
張璽到彭城不久,7·7蘆溝橋事變爆發。面對驟然變化的形勢,張璽考慮應該先以磁縣著手率先樹立抗日表率。于是把磁縣中共黨組織主要人物紀德貴、張學孔、王維綱、李相虞、李巨川、田裕民等匯集到泰興缸窯,主持召開了“抗日工作會”。會議研究、制定了幾條工作方案:一、盡快分片成立“抗敵后援會”,大力發動群眾抗日,掀起抗日救亡高潮;二、與國民黨方面搞好統一戰線,團結一致開展抗日工作;三、籌備建立抗日民主政府,以利于領導磁縣民眾抗日斗爭;四、相機組建地方抗日武裝隊伍,以備開展游擊戰爭。
工作會議之后,張錫珩、李相虞以彭城為中心成立了磁縣西區“抗敵后援會”。張學孔以峰峰為中心成立了磁縣北區“抗敵后援會”。田裕民、王維綱在馬頭、光錄一帶成立了磁縣東區“抗敵后援會”。磁縣西南部則有紀德貴領導成立了“抗敵后援會?!?/p>
“后援會”由黨員組織、發動,參與人員有工人、農民、教員、學生、市民等各階層代表。主要活動是宣傳抗日、搞募捐、搞演講、游行鼓動等。除此之外,黨組織還注意發現、培養參加后援會的骨干分子,為組建武裝隊伍做準備。
8月中旬,河北重鎮保定失守。時任國民黨河北省政府民政廳廳長兼民訓處處長的張蔭梧,帶領一干人馬順著平漢線來到磁縣。
張蔭梧出身行伍、戎馬多年,深諳“有槍便是草頭王”的道理。他到磁縣后,一看這地方東部是平原、中部是丘陵、西部是高山,山水相依,地勢奇特、物產豐富,且又扼踞平漢線兩邊。正是擴充勢力、占山為王的大好去處,于是不走了。第一件事便是組建武裝力量。為了師出有名,他立了個名堂叫“河北抗日民軍總指揮部”,自任總指揮。委任原國民黨磁縣黨部執行委員會常委藺笑秦擔任“磁縣抗日民軍大隊”隊長。組建起“磁縣抗日保安總團”,任命薛夢麟為司令,孟廷弼為副司令。
張蔭梧以“君臨天下”之勢在磁縣城耀武揚威,縣長竇錫云對張的獨斷行事心雖不滿,但畏于張是“省級軍官”,只好忍氣吞聲。
張蔭梧在縣城正熱鬧之際,時間已到1937年9月中旬。此時中共冀魯豫特委書記張璽在彭城也正運籌著組建地方抗日武裝之事。
張璽在張錫珩家往下這一月多時間里,既了解到彭城民團的詳細情況,也了解到彭城陶瓷工人是一股不可低估的潛在力量。而張錫珩既是本彭城人又擔任著彭城民團的副團總兼教練,且在地方上有較高威望。從方方面面條件來說,組建武裝以張錫珩為首領最合適。鑒于彭城民團屬于磁縣保安總團領導,而總團眼下又在張蔭梧掌控之中,他便琢磨走國共合作之路,把這支武裝建立起來。張璽給張錫珩議論此事,錫珩說:“這是步好棋。如果直接打共產黨的旗號成立隊伍,恐怕縣長竇錫云不同意,張蔭梧也不會同意?,F下國共合作搞統一戰線,咱就名正言順去給張蔭梧要番號,取得他的支持,這樣既抬舉他,又可以從他那兒領取軍餉武器?!睆埈t略意味深長地笑了笑道:“行,就是這步棋了。盡快就讓李巨川同志去給張蔭梧交涉。隊伍一旦成立起來,老兄你得掛帥啊?!卞a珩一揮手說:“中,沒問題!”
李巨川是老資格的“跨黨”黨員,大革命時期就是中共磁縣縣委重要成員,同時也在國民黨磁縣執行黨部擔任重要職務。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后,巨川遵照中共直南特委指示仍然“潛伏”在國民黨磁縣黨部,長期以來機智勇敢地周旋于虎穴龍潭,為我黨做出了特殊貢獻。巨川領了張璽書記的指示,很快就面見張蔭梧說事兒。張蔭梧不以為然地說:“剛成立了‘民軍大隊’和‘保安總團’,軍餉、武器還吃著緊呢,再成立一支隊伍,怕是供給不過來。停停再說吧?!本瓦@么搪塞過去了。
10月初,日軍占領了石家莊、邢臺,鋒芒直逼邯鄲。面對日軍近在咫尺,張蔭梧不敢在磁縣城呆了,趕緊領著薛夢麟的保安總團倉惶撤往彭城。
縣長竇錫云棄城逃往外地?!?a href='http://www.5288mu.com' title='磁縣'>磁縣抗日民軍大隊”隊長藺笑秦因內訌被殺。磁縣城成了一座“空城”。
張蔭梧來到彭城后住到了后街的“都土地廟”,中共冀魯豫特委書記張璽出于國共合作誠意,主動前去拜訪。面談之中,又提組建武裝之事,張蔭梧面對中共高層領導人的一片誠意,不好再回絕,于是冠冕堂皇地說:“兩黨合作,分內之事,回頭我批個番號就是啦?!痹捠钦f到了,可接下來的幾天里,張蔭梧卻沒兌現。
此時,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部派來了俞益元、吳作啟等幾位老紅軍干部協助張璽開展抗日工作。張璽提到籌建地方抗日武裝之事,俞益元說:“張蔭梧的秘書溫建公同志是咱們黨組織安插的‘線人’,我適時給他取得聯系,讓他助一臂之力?!睆埈t高興地說:“那好!我們一面以統一戰線名義再給張蔭梧要番號兒,一面讓建公同志從側面幫忙,力爭早日把武裝部隊建立起來?!?br /> 事情議定之后,俞益元很快就設法跟溫建公取得了聯系。溫建公與張璽接上了頭兒,同時也認識了張錫珩。
一日早晨,張蔭梧由溫建公陪著散步。走到大廟坡一帶時,忽見幾十名持槍兵丁出操路過。張蔭梧駐足觀望,只見這干人馬號令嚴整、軍姿英武,操練得很是規范到位。他心內驚訝,禁不住問道:“這干人馬是怎回事?怎么如此身手不凡?”溫建公忙說:“這是彭城民團的人馬?!薄皥F長是誰?”“團長叫張錫珩。他父親就是北伐名將張兆豐?!睆埵a梧兩眼一瞪:“張兆豐的兒子?”張蔭梧當年在保定軍校上學時就知道張兆豐,而且還親眼見過這位北伐名將的風采。聽溫建公這么一說,張蔭梧止不住又舉目向操練隊伍遙望。溫建公趁機進言道:“張總,中共方面幾次向您協商成立地方抗日武裝,這事不好再推了。彭城民團這支隊伍如此出色,又有張錫珩這樣的人才,我們不妨就以統一戰線面貌出現,以彭城民團為基礎,批個番號,把隊伍成立起來?!睆埵a梧思索了一陣,嘆道:“是啊,再不批番號,倒顯得我太小家子氣啦。這樣吧,以前咱們已經陸續組建過十二個民軍支隊,現下是國共合作搞武裝,番號就叫‘河北抗日民軍第十三游擊支隊’?;仡^你通知張璽,定個日期舉行成立儀式。司令嘛,就叫張錫珩擔任得啦?!睆埵a梧萬沒想到,張錫珩當司令一事,張璽早已成竹在胸了。
兩日后,“河北抗日民軍第十三游擊支隊”成立大會在彭城舉行,張錫珩就任司令(支隊長)。冀南第一支國共合作的地方抗日武裝就此誕生。說來也巧,這天正好是公元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三日。
張錫珩以彭城民團為基礎,又在陶瓷界和周邊鄉村招兵若干,很快組建起二百多人的隊伍。部隊初期編制是:司令張錫珩,副司令張錫久、馮壽亭,參謀長吳作啟(老紅軍),政治主任王忠位。下設兩個大隊(連):一大隊長萬連有,二大隊長陳具山。
十三支隊起兵彭城,此后幾年里轉戰于太行山區、漳滏之濱,以其百折不撓、出生入死的堅強步履逐步壯大,為民族抗戰立下不朽功勛,并且先后為八路軍一二九師輸送兵源2000余人,足以組建兩個正規團。1940年春,十三支隊歸入八路軍一二九師,改編為“晉冀豫邊區縱隊第六團”,張錫珩任團長。解放戰爭中,這支部隊改編為中原野戰軍獨立第一旅,張錫珩任副旅長,浴血疆場,再立新功。
新中國成立后,張錫珩先后任鄭州軍分區司令員、鄭州地委書記、河南軍區副參謀長等職?!拔母铩敝?,張錫珩慘遭迫害,1969年冬在三門峽“五七干?!便曉┎∈?。終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