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峰山向往已久,因路途時間關系得其今年夏天才成行。爐峰山位于位于磁縣陶泉鄉北王莊村西,是太行山南端較高的山峰之一。海拔1087.7米。爐峰山森林植被極為豐富,山勢集雄、險、奇、秀于一身,風景秀麗,景色宜人,環境幽雅。從山底到半山腰登山途中的28盤,十分險竣壯觀。
上爐峰山騎行咱是上不去的,只有徒步推著車子才能走上去。從山底到山頂住宿地旅館,盤山路約8公左右,往上走約兩小時。真的騎不動。如果你是硬驢中間也得休息休息在前行。
我在爐峰山山頂處,發現此處還有原住居民。在此居住的師博姓索。當問到索師博在此居住歷史時,索師博說,他爺爺哪一輩就開始在此居住,到我這里有三代啦。索師博今年60多歲。我們參觀了索師博居住的石屋。這是一間用石頭建成的房子,無梁。 當地人叫石庵。
經當地老鄉介紹說,爐峰山上的這些小石庵建造于清朝初期.在石庵里居住的人們.都是當時 逃荒流落到這里的外鄉人.爐峰山為青石山石質好,非常適合壘房造屋用.再就是爐峰山氣候宜人,土壤肥沃,耕作和收成都好,是人們居住和發展的好地方.在建造石庵時,當時是根據家庭的人力和人數建造的.家庭人員多,勞力強壯的就建造組合體石庵小院.人數少,勞力又少的就建造一個小庵.不管石庵大小,單體或組合體,全部建庵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庵頂到庵底全是一色的青石,庵頂用石板蓋頂,墻體用石塊壘砌,就連庵內的灶,炕,桌,完也都是青一色的石條石板組合而成.這些石庵頂厚,墻厚,風吹不透,雨淋不透,冬天溫暖,夏天清涼.是山里人居住,生活的避風港.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在石庵里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轉,逐漸從庵里搬了出來.在較開闊的山根,盆地組建了村莊,如般遷到北王莊,南王莊等.留落在山頭岸崖,坡邊的石庵,有的并沒有拆除掉.索師博就是退休之后在石庵居住。古老的石庵記錄了山里人昨天的歷史.
在往上走就到了金頂飯店。此次騎行住宿地。這個飯店建在上山道旁邊的一個斷崖上,面朝東方,所以是一個不錯的觀景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站在飯店平臺上觀看爐峰山間,真令人心曠神怡,邯鄲有如此美景.不需此行.站臺上抬眼望去霧靄飄緲,仿佛香爐飄出來的煙氤,裊裊升入天空。早晨觀日出,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偌大云海,繚繚繞繞,變幻出各種獸狀禽形,撩人眼目,迷人心扉,宛如欣賞一幅水墨山水畫,給人以美的遐思。在此觀爐峰山,只見青山疊翠,碧空萬里,如入仙境。環視四方,峰壓群山,層巒疊嶂,真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爐峰山不愧為一處休閑圣地。說實在的,開車來此,休閑是享受。不過你開車技術得好才行。不開車,騎車來也叫享受大自然.
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早點起床上金頂游覽,晚一點就要票,20元。廷貴。咱早點起還清靜。登著石梯到達南天門,讓人覺得有驚無險,猶如一步登天。爐峰山因其頂峰形狀酷似茶壺,遠看山頂像一火爐正在燒茶而得名爐峰。傳說此山是太上老君酒后醉踢丹爐落地而形成。遠望山勢起伏,層巒疊翠,近觀則似鬼斧神工,飛崖陡峭。
爐峰山上有明、清亭臺、廟宇和宮廷建筑遺址、古碑七十余道。此山高大雄偉奇特,森林植被較好,漳河水繞山而過。她共集黃山之奇特,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要,廬山之秀麗于一身。遠望大山起伏,層巒疊翠,近觀以刀劈斧砍,飛崖陡峭,令人叫絕“爐峰朝靄”是古磁州八大景之一。登上峰頂早觀日出,哪一天日出非常壯觀。晚可觀日落,此時常常頓生此感:“早知爐峰能觀日,何必奔波去泰山”。
爐峰山溝底擁有各種造型奇特的奇觀,令人遐想。不僅如此,當您叢山底爬向爐峰的時候,看著山路陡峭,可以讓您體驗到登山之險,看看日出日落,讓凡是來到爐峰山的人們都為之感嘆。
古詩詠爐峰山曰:“一峰形似削,特立在遙空,吐云天際白,銜燒日邊紅,不用頻回首,彎蒼路可通。
作者:男人吾石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714989683
精彩圖集